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各界导报】有一种力量叫“抵达”——延安中院淬炼审判一线“尖兵”记
作者:□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发布时间:2024-07-30 09:10:56 打印 字号: | |

  “审理结束,现在休庭。”7月24日上午,庭审结束,高颖又抓紧时间投身手头案件整理工作。

  

  收案206件,结案108件,诉前调解68件,开庭未结23件,待开庭75件……即便是每个工作日都安排开庭,她手头的活儿也已排到9月中旬。

  

  高颖现担任延安市宝塔区人民法院速裁庭法官。半年前,作为二级法官,她还在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担任审判监督庭审判员。

  

  缘何来到宝塔区人民法院工作?原来,今年年初,针对宝塔区人民法院人员与案件矛盾在全市最突出的实际,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出新举措,选派3名新入额法官“下沉”一年进行支援,高颖就是其中之一。

  

  布下“一粒子”,胸怀“一盘棋”。投身基层一线办案,青年法官壮了“筋骨”,下级法院缓解了压力。

  

  “这是我们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具体举措,力促法官队伍建设与办案质效提升实现‘双赢’。”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群介绍说。

  

  到矛盾集中处去

  

  “去年,我们给速裁庭法官定的工作任务是每人受理案件500件,但到年底核算时,大部分法官受案数量都在600件以上。”宝塔区人民法院民事速裁庭庭长刘宇说。

  

  宝塔区是延安中心城区,十年来,生产总值稳居全市第一,城镇化率从54.03%提升至77.0%。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宝塔区各类纠纷案件“水涨船高”。以2023年为例,全市法院全年受理案件数量66322件,其中,宝塔区法院为21203件,几乎占到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

  

  今年伊始,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选派3名新入额同志到宝塔区人民法院交流办案一年,助力缓解基层法院案多人少压力,同时让选派法官在基层得到实践锻炼。

  

  “为最大限度发挥选派法官作用,延安中院设定严格的选派标准,即所派人员须持有司法考试A证,具有研究生学历,同时要求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突出。”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袁俊博告诉记者,“我们采取部门推荐、政治部考核考察、院党组决定的办法,最终选定了两名二级法官和一名四级高级法官。”

  

  实打实的收获

  

  早上开庭,下午整理案卷、联系当事人……近一个月来,作为被选派到宝塔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王玉兰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忙碌的工作节奏。

  

  王玉兰在宝塔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工作,主要处理建工、股权、离婚等合同纠纷案件。

  

  “来之前还是很担心,想着要处理不熟悉领域的案件,还要频繁直面当事人,要重新适应环境……”王玉兰笑着说,“来之后也忐忑,但因为案子量大、办理难度高、工作节奏快,总害怕办不好案,而每天投入紧张的工作也就顾不上多想了。”

  

  王玉兰办理最多的是建工类案件,这类案件因明确的法律条文少,需要查找大量判例,再加上每天都要接新案子,忙到忘记下班是常有的事。但她坦言,收获确实很大,“倒逼出的进步是实打实的”。

  

  高颖对此也有同感。“我在速裁庭主要负责民间借贷有关案件,刚来时也紧张,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审理体系,可以说应付自如。”高颖把得以迅速成长归功于同事的帮助。“午饭时,我们会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一起吃,经常边吃边聊案子、分析案情。”她说,遇到棘手问题,就会利用午休时间请教同事。

  

  “取经”是相互的。3名选派法官也向法院同事交流延安中院裁判观点,向中院报告宝塔区人民法院“要素式”办案模式、“大中心小团队、繁简分流、流水线作业”执行模式等先进工作经验。王玉兰带来的《最新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应用及法律依据》一书,还帮助同事在处理管辖权异议案件相关问题时找到了解决办法。

  

  俯下身子得真知

  

  俗话说: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针对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挂职法官在基层实践中也实现了认知提升。

  

  挂职法官张瑞林被分配到宝塔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具体办理初查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首次执行案件。经过半年深挖细查,张瑞林对执行难有了想法。“查人找物是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党委、政府、人大和各个部门的支持配合,仅靠法院的力量还不够。”张瑞林以查证房产为例,“仍用传统的两条腿跑路查询,且部门不同、窗口多样,这种方式效率较低。”

  

  “还有群众情绪问题,有一类原因是群众对法律法规不清楚,比如对‘终本案件’和‘执行不能案件’概念混淆,需要及时宣讲。”张瑞林介绍说,“终本案件”是穷尽了所有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无财产或者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时,法律赋予的一种暂时停止执行的结案方式。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以随时恢复执行,不受任何时效的限制。“但由于宣讲不到位,当事人往往理解为终本就是再不管了,所以会产生抵触情绪。”

  

  采访中,3位法官一致认为,越是在基层,“抓前端、治未病”等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就越能在实践中入脑入心。

  

  “中院选派的法官普遍素质较高、上手快,且都放在情况复杂和矛盾较多的岗位接受锻炼,增强了我们的办案力量,希望这个机制能够长期有效执行下去。”刘宇说。

 
来源:【各界导报】2024年7月30日第三版
责任编辑:薛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