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走近群众 化解矛盾 回归幸福
【延安日报】80后法官牛锐的幸福条例
作者:房佳  发布时间:2014-04-11 10:28:44 打印 字号: | |
  牛锐,1981年生,标准的80后。1999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司法学校,同年12月在延安市宝塔区人民法院参加工作,先后在李渠法庭、立案庭、执行局、审判监督庭、民二庭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职务。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8月起在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挂职锻炼,201 1年8月至2013年5月任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2013年5月至今任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法镜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结合党的群众路缓教育实践活动,本报政法部特开设“法镜”栏目,刊登一些政法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广大党员干部也能时时以“身边的镜子”对照检查,反复寻找不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牛锐曾经无数次地思考自问,“法”究竟是什么,群众心目中最满意法官的形象是怎样。在15年的工作中他深深地体会到,用“情”执法,法理自在情理之中。用法理说情理,人人会通情达理,矛盾就会化解,执行就不会再难。

  十几年来牛锐累计办结案件1200余件,年审案件均列全市前茅,其中调解结案超过了75%。其承办的案件大多数案件为疑难案件,在这些案件中,无一人员伤亡,无一财产受损,无一案件涉诉上访,极大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用情执法 何愁破镜不能重圆

  2010年2月的一天,神情木讷、幽怨满脸的进城农民工白春梅夫妇来到了牛锐的面前。原本希望进城致富过上好光景的小两口在困窘的生活高压下,婚姻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原告白春梅进城后摆了一个面皮摊,丈夫贺万才给工地照大门,全家月收入不足干元,拮据的生活状态使双方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闹打架,初中尚未毕业的儿子辍学在家,家徒四壁,望不见幸福的召唤,最终丧失了继续在—起生活的信心。女方提出离婚,男方也表示同意离婚。

  按理说调解离婚也不用多费口舌,只是例行手续。但牛锐经过了解案情感觉到二人的感情并未破裂,只是因为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双方烦躁不已,通过离婚来追求解脱。

  考虑到这起离婚案件的特殊陛,牛锐决定将开庭地点设在当事人所在的社区院内。庭审程序进行得很快,但他的心里感觉到,她们的感情并未破裂,二人的婚姻不能就这样结束,便尽力使他们破镜重圆、重归于好。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遍又一遍,半个小时可以办结的案子,办了近三个小时。经过社区主任的调解白春梅哭了又笑了,贺万才坐下又站了起来。当夫妻二人同时在和解书上签下名字的一刻,牛锐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围观的群众也高兴地鼓起掌来。

                      以心执法 唤回离散家庭的温馨

  一起车祸引来了55万元死亡赔偿款的争夺战。2011年4月,牛锐承办了一起儿媳状告婆婆的遗产的争夺诉讼案件。该案经志丹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后,儿媳因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件到了牛锐手中后,他觉得这起案件不单就是一起继承案件,在案件的背后,还埋藏着诸多的社会因素。曾经一个和睦的家庭,何以对峙公堂?双方都已经失去了亲人为何还要一直缠诉?金钱真的就是双方的目的所在吗?

  带着这一系列疑问,牛锐向领导汇报了案情,决定再次启用“一线审判模式”,与合议庭成员亲赴志丹县双方的家中,与双方当事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了解到案件的“症结”就是在于儿媳与公婆之生活矛盾,使得牛锐决心一定要将案件调解处理,一定要还给双方一个完满的家庭,给逝者一个灵魂的安慰。于是牛锐将开庭地点放在双方居住地附近的一个小院落中,并邀请了当地的人民调解员以及村子中部分有威望的人参加旁听。

  开庭现场再次引来了附近村庄大量的群众前来旁听,在开庭结束中,牛锐与合议庭成员又分别给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化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根结,并邀请人民调解员、发动群众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交流,使得双方终于明白亲情大于金钱,并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案件在儿媳与婆婆抱头大哭中圆满解决。

                       执法讲法 何愁不能防微杜渐

  2008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让牛锐至今难以忘怀。宣传的过程中,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学生,非常认真地向他咨询。他说自己和同学玩耍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同学的手划伤了,同学为此花费了数百元医疗费,可他的父亲坚持认为这只是小孩之间因为贪玩而发生的意外事件,拒绝向同学赔偿医疗费。

  因为这件事,他总觉得自己在学校抬不起头,坐在教室总感觉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他和他的父亲究竟应不应该赔偿。听了孩子的诉说,牛锐立即明白孩子是因为这件事产生了心理阴影,他真正想得到的是如何找回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尊。如何弥补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尊。于是牛锐详细向他讲解了有关未成年人侵权的相关规则事由及如何承担赔偿责任,他很认真地听着并拿出作业本做记录。

  一周以后,牛锐收到了一封来信,寄信人正是这位同学,他说他将咨询结果告诉父亲后,父亲第二天就向同学家长赔偿了医疗费,而且还到学校向那位同学道了歉。他非常高兴,不但和同学恢复了往日的友谊,老师还表扬了他,并且在班里组织了法律知识宣讲活动。

  自从这件事之后,牛锐深深地感悟到,法官不仅是法律的实践者,更是法律的传播者。法官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无形中影响到周围的很多人。只有用真心、真情、真诚、真爱去走近群众,用情理、说法理化解人们心中的怨恨与矛盾,尽最大努力让身边的群众得到幸福,这才是自己作为一名法官的最大幸福。

  他先后多次被所在单位评为先进个人,被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三等功”一次,被中共延安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被共青团延安延安市委评为“青年突击手”、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被共青团延安市委评为“青少年维权先锋”、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二等功”一次、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在一声声感谢的话语间,他得到了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信赖,对人民法官的爱戴,更感受到了做好一个群众满意的人民法官的荣耀与责任。
来源:【延安日报】2014.04.11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