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圣地法官 > 法官文采
“法雨”润物细无声
——读《西窗法雨》有感
作者:子长法院 田家军  发布时间:2012-06-28 11:49:34 打印 字号: | |
  陕北这几天多雨,在听着雨声的同时翻看着手中的《西窗法雨》,别有一番情趣。正像该书开篇的小序中所说的一样:开的是“西窗”,下的是“法雨”。“窗”小,“雨”也不大。出版方大约有使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可那“雨”不仅潜入了“夜”,更潜入了“心’。读者心里就掀起了波澜。结果,雨仍然是“细”的,雨声却大了起来,颇有些轰动效应。这也正是《西窗法雨》给我的总的感想。

  我所谓的“法雨润物细无声”,是该书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案例,用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又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

  如今,“法治”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学法。但是,如此简单的一个提问也会令人疑惑:法在哪里?在书中?在法典中?还是所谓的法学家、执法人员的口中?《西窗法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法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你信不信,法的确在我们的身边发挥着作用。该书中的故事通过各种“生活琐事”来反映法律的现实存在和深奥的法律理论。如:在《法律的缺陷与人的智慧》篇中,鼓励人们学会辨别“恶法非法”,然后再去“善意违法”;在《男人和女人一样》篇中,反映的是法律发展的过程和平等的理念;在《死刑的废除》篇中,作者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支持废除死刑—人的生命是神圣的,是不应该被剥夺的。而法律对罪犯该做的,是使其改邪归正,而不是剥夺了他们重新改过的机会。

  中国正在法治化道路上一步步地前进着,与其盲目地自我摸索,不如学会学习,《西窗法雨》中的法律现象总有适合我们学习的地方。《西窗法雨》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也慢慢地使我学会思考那些隐藏在法律现象背后的法律理论。这是一本法的启蒙书……
责任编辑:贾玉